发布日期:2024-11-12 19:28 浏览次数:
这是空中俯拍的祁连山(9月19日摄)记者范培珅摄10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长期困扰祁连山生态保护的跨地区、跨部门体制性问题至此终结。自2015年起,记者持续关注祁连山生态,目睹由乱到治,也见证了沿线干部群众努力化生态之“危”为转型之“机”。
新体制下,祁连山生态有望真正打破“索取、保护、再索取”的循环周期,锁定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步入深度修复期这是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拍摄的祁连山景色(8月29日无人机拍摄)记者范培珅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炭山岭镇。
在千马龙煤矿曾经的厂区,新植的松柏整齐排列,葱葱茏茏。天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赵明军说,再经过半年的管护抚育和自然恢复,这里的环境就基本能和周边生态融为一体。炭山岭,这个祁连山中因产煤得名的地方,自此挥别“靠山挖山”时代。
一年多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央通报,上百人被问责。通报问责高压之下,祁连山迎来半世纪未有之平静,在中央支持下,多年来的生态欠账、旧账一起还。这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拍摄的一处开矿点(2015年5月27日摄)记者范培珅摄封堵探洞、回填矿坑、拆除建筑物、种草植树……截至今年10月底,包括千马龙煤矿在内,祁连山保护区144宗持证矿业权、111宗历史遗留无主矿业权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完成。
祁连山保护区内人为破坏基本禁绝,受损的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过去的一年,沿线地区获得了祁连山生态保护历史上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支持,许多累积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困难矛盾得以化解。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拍摄的一处关闭的矿山井口(6月20日摄)记者范培珅摄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主任罗英文回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泉门矿区大湾区段采金、挖沙猖獗,河道被挖了个底朝天,“最多的时候达到2万人”,隆畅河河道和两岸山体支离破碎。如今,6万余株青海云杉覆满河岸,满目苍翠。整改触发监管机制变革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8年6月15日拍摄的金昌市永昌县马营沟煤矿下泉沟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后景象(记者范培珅摄);下图为2017年1月18日拍摄的该矿区整治前景象(由永昌县供图)。
从现场整改到稳固成效,从山里到山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也触发了一系列事关长远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变革。在张掖市环保局的监控大屏上,现在可以调阅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各整改点位一个月前的清晰卫星照片,与现场整治完成时的遥感监测数据作比对,就可以及时发现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
张掖市目前已实现对境内祁连山及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说,这套系统正扩展应用至全市,通过建立健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全市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实施监测全覆盖。
“挨了板子记住疼”这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拍摄的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正南沟村搬迁后景象(3月27日无人机拍摄)记者范培珅摄2017年,记者到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负责人闻斌刚结束30多天的刑事拘留。“我当时特别委屈。巨龙是国企,也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一分钱都没装到自己口袋里,怎么说抓就抓呢?”刑拘期满后,闻斌一度不愿见人。这一年,巨龙铁合金公司花费1300多万元,拆除了8根冒着浓烟的大烟囱,改造升级了环保设施,布设数据和视频两套系统实时监控。
企业排污的画面和数据不仅当地环保部门能看到,生态环境部也能随时监看。在张掖市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通过张掖祁连山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分析监测整改情况(6月5日摄)记者范培珅摄闻斌告诉记者,过去企业环保长期欠账,但总觉得效益不好,先凑合着。“一看到环保部门的车辆驶往厂区方向就紧张,一听说有检查督查就一晚上睡不好觉。
”闻斌说,为应付检查,企业时不时就要停工,冶炼企业停停开开实际损失很大。“现在踏实了,谁去心里都不犯怵。”不仅如此,环保风暴之下,作为传统高污染行业的铁合金企业纷纷关停之时,巨龙铁合金却于“危”中见“机”,今年7月底就已基本收回环保改造的全部投入。闻斌慨叹,现在才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17年6月12日无人机拍摄的停业整顿的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下图为2018年6月5日无人机拍摄的环保设施整改后投入生产的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记者范培珅摄三年来,记者在祁连山中反复奔走,亲历祁连山由乱到治,体会到沿线市县干部群众被问责、抓整改的阵痛,也见证了他们改善生态、转型发展的极大决心和信心。
奔走中,一种担忧也总在脑海中萦回:祁连山沿线发展仍不充分,地方用于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等发展重任的资本积累尚未完成,破坏会不会卷土重来?“如果说整改整治是当前的‘阵痛’,传统的发展模式就是长期的‘隐忧’。”张掖市市长黄泽元说。问责震荡之下,沿线干部群众形成可贵共识:要把祁连山这道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真正筑牢守好,就必须既忍得住“阵痛”,及时整改“疗伤”,又必须在行动上实现生活方式、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化解“隐忧”。这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拍摄的一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景象(6月20日无人机拍摄)记者范培珅摄甘肃省正在全域布局和发展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十大类绿色生态产业,并以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让绿色成为甘肃发展的“底色”。
如今,在祁连山沿线的张掖、武威、金昌三市,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尤其成为重要共识和发展新目标。绿色,正更多地弥漫在祁连山间。
绿色发展的共鸣,正回响在祁连山间。(记者任卫东谭飞王博参与记者:黄文新范培珅侯韶婧)。
本文来源:yodo官方下载-www.viptmt.com